以太坊钱包最新版本下载

生科出路其實百百種 吳家宜博士跑道轉換經驗談

吳家宜博士-十年美國生技業,留學,跑道轉換經驗談

 

本次演講BioGroup生物科技人才交流平臺請來吳家宜博士分享十年美國生技業,留學及跑道轉換經驗談,吳博士為臺大生命科學系畢業,而後拿到UCSD的生物資訊學的博士學位,在博士生涯尾聲時和朋友創建一間新創公司,雖然公司並沒有持續營運,但仍在新創的過程得到寶貴的經驗。在新創結束後,吳博士即進入國際級的大公司ThermoFisher擔任生物資訊分析師,而後在公司內轉職成為定價分析師至今。

 

同時間,吳博士又和同伴創建起南加州臺灣生技協會(Socal TBA),得以拉近南加州臺灣生技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增加臺灣人與其他人之間的互動機會;吳博士也在公司內部創立data science innovation lab,讓Thermo Fisher公司資訊人才都能互通有無,來降低因為公司規模龐大而導致的人力資源浪費。吳博士於現場分享內容如下:

 

在美國念完博士,就應該要當上教授嗎?

 

 

以美國來說,要念完一個生物學博士,平均需要7年的時間,而這之中大概有40%的人會在中途停止博士生涯,有不少人會選擇以碩士學位畢業,以提早進入業界。所以,博士沒念完的狀況在美國是很常見的,這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而另外60%的人,他們未來的路線可能是進入博士後研究的領域,而如果這個人想要留在美國學界任教職,進行第二次博士後研究也是大有人在,但這邊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在這些博士之中,僅會有8%的人能成功拿到終生教職,所以這代表著美國的教職是相當競爭的。

 

那麼這些不是8%的人都去哪了?其實,大部分的博士還是會進入產業界,進行研究與開發(R&D)的工作,不同於過去的對於R&D枯燥且一成不變的刻板印象,現在的R&D其實相當有創新力,所以進入業界擔任R&D也是個優秀的選擇。當然,業界的範疇是這麼廣闊,也會有許多人在畢業之後轉而把自身的專業與其他領域的專長作融合,擔任起像是商業開發、顧問或是健康照護相關的職位,這邊我們後面會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而除了終身教職和業界,博士們可以選擇的道路還是很多,像是非終身職的教師,雖然這種職業相對來說會比較辛苦,因為每隔幾年就要重新申請一次教師資格,但這對於有教學或研究熱誠,卻苦無終身教職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的機會;而在政府單位任職也是許多人的選項之一,美國的行政體系相當龐大,要在其中找到一個需要生物博士的職位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唯一的限制就在於我們畢竟不是美國公民,相較之下會比較難取得類似的工作。

 

所以,在美國念完了博士,就應該要當上教授嗎?這就回應到我們最初的標題,生科出路其實百百種,教授只是其中的選項之一,最重要的還是誠實的面對自己,釐清自己的需求。

 

在美國念完博士,薪水大概會落在哪個區間?

 

現在就現實面來談,如果你拿到一個生物學博士,你的薪資大概在哪個區間呢?根據17年的統計,留在學界工作的人,他們的薪資中位數大概是六萬美金,而業界的薪資大約在九萬美金左右,但因為這個數字是取中位數,所以其實是有點失真的,如果有著足夠的技能,在業界拿到十幾萬美金也是可能的,但如果是純做實驗操作的工作,那麼薪水可能會與學界相仿。而就另一個面相來說,如果念的是電腦相關的科學,光是學士畢業就可以拿到八萬,而如果是博士畢業,拿到十幾萬的人都是大有人在,這代表著念生物相關領域的薪資還是比較低一些。

 

在美國念完博士,可以擔任怎麼樣的職位呢?

 

首先談的就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R&DR&D包含著學術研究、業界研究、與產品發展。學術研究這裡就不需要多做贅述;而業界研究除了將研究的動能放在開發新商品之外,許多大公司也會研究基礎科學,畢竟這些基礎科學都可能會成為另一個新星,就像CRISPR發現當初並沒有被認為會大紅大紫;產品發展則是從研發到商品化之間的研究,假設今天我們研發出一隻抗體,產品開發就要負責將產能放大,把原先在實驗室中,幾天才能產出一個錐形瓶的產量,擴大到每天可以生產幾公升的量,並且要維持住品質與效果,這些技巧在學界是很難學到的。

 

Product Management產品管理,包括如何品管,要如何通過法律的規定,並且預估將來的需求,預先留存好相關的原料,再和供應鏈商討好製作的流程等等,這個職缺也非常需要生物的背景,通常會需要博士,或是有多年業務經驗的碩士來擔任這個位置。

 

Science Education科學教育,在美國其實有很多人會選擇擔任講師,只教學不做研究,如此便可以將心力放在教學之上,全心地提升教學的品質。

 

Science Comms科學通訊,這樣的工作所需的人力其實相當多,其工作內容主要會在撰寫一些科學相關的文章,例如網站上的產品介紹等等,這些如果沒有相關的生物背景,是沒有辦法寫出正確又打動人心的文章。

 

Law, Regulatory Affairs法律專利相關,這部分大家就比較少去談論到,像是FDA法規專業的分析,或是專利申請方面的事務,而專利方面都會需要博士對於生物專業的理解力與敏銳度,如此的工作通常會在律師事務所,而後依照事務所的規章,還可以有機會去考取相關證照,提升自己的水平。

 

Data Science資料科學,資料科學其實是個很廣的分類,有些連做生物資訊學的也會被歸類在資料科學中,這部分同時也會包含著一些商業、市場調查的演算法等等,而因為這個領域是相對新穎的領域,相對來說博士的數量比較少,所以目前市場上的需求會以碩士來的多一些。

 

Business Development商業開發,這個部份其實和Product Management比較相似,但通常比較不需要生物博士,以我現在任職的公司為例,很多人都會拿到一個生物相關的碩士,再取得一個MBA,就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

 

HealthCare & Medicine健康照護,這裡相關的工作通常也是需要生物博士才比較能夠勝任。

 

我該去哪邊找工作呢?

 

在美國,有許多生技相關產業聚集的區域,我們就稱之為BioHub,而目前美國已經有許多成熟的BioHub,也有幾個還在發展的區域。

 

首先,規模最大的BioHub就屬波士頓地區,波士頓的生技環境主要有很多小型的新創公司,但同時又有大型藥廠在這個區域,而此區的產業結構主要是以早期的藥物開發和免疫學療法相關的研究。在波士頓地區,整個產業環境的步調相當快速,競爭也相對激烈,這也導致人員異動頻率非常的高,但如果你的手中真的握有一些學識與技術,那麼這些工作其實是排隊在等你去任職。而在這個區域的新創公司,並不像臺灣的新創是等著上市販售股票,擴大公司規模,而是靠著小型公司的靈活與研發效能,等到有成果後再讓大公司收購,如此一來,人脈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規模第二大的就是洛杉磯的灣區,灣區的特色就是憑藉著資訊產業的發達,讓生物產業和資訊產業融合在一起,像是診斷、AI與生物資訊學等等這類的公司,同時也有藥品開發,但規模就不如波士頓地區。這裡的產業環境競爭同樣激烈,新創的公司數量也是相當的多,而且生活費相對較高,如果有機會要到灣區任職的人也要多加留意。

 

再來就是南加州的聖地牙哥,以及些許的洛杉磯、爾灣區域,這裡大概是美國生物產業的第三大區域,同時也是Illumina的大本營,所以這裡聚集的比較多的NGS相關的企業。Illumina這間大企業特別之處在於,他們很常會讓一些技術從母公司轉出,進而成立新的子公司。而聖地牙哥地區還聚集了許多中型的企業,這些藥物開發的廠商通常會比較願意投資在新開發的藥物上,讓這個藥物從研發一路做到臨床試驗,而不是在進入臨床試驗後因為所需資金過於龐大,而選擇轉賣給大型企業。聖地牙哥地區的生活步調同樣很快,但卻不像上述的兩個區域那樣競爭激烈,除此之外,這裡也有許多生物科技公司,他們的目標就是服務大公司,幫這些大公司做外包實驗,產業的模式也和波士頓與灣區有些許的差異。

 

其他的區域還有德州,在德州雖然有許多的名校,但產業聚集的程度還不太足夠,是一個還在成長的BioHub,這個地區主要是以眾多的醫療中心做為吸引人才與資金的誘因,並以臨床實驗做為產業的中心。

 

像生物這樣的產業,其實非常需要一個完整的生態系,從培育人才的學校到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再到有豐沛資金的投資人,才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BioHub

 

如何知道什麼樣的道路是對的?

 

首先,先找到你絕對不想要做的工作,但其他的選擇就是嘗試後才會知道,主動詢問他人的建議會是一個很有效率的方式。然後最重要的一點,對自己要誠實,許多現在的投資,幾年之後可能不會這麼重要,所以並不需要對於中斷過去的投資而感到惋惜。唯一會讓你做出正確決定的手段,就是排除不對的決定,唯有不斷嘗試,才會知道真正適合的是哪一個。

 

我應該要參加額外的組織嗎?

 

很多人可能會不太樂意花費額外的時間與精力在參加或是舉辦這類交流的組織上,但其實這樣的行為不僅對於自己的職涯,以至於對其他人的職涯都會有很大的助益,就拿我們建立起的Socal TBA來說,參加這樣的組織能讓人脈拓展,而人脈並不是唾手可得的,互相幫助就是在人脈建立上的不二法則,而創建這樣的交流組織,以及舉辦交流的活動,這是一個幫助眾人的手段之一,也讓我能累積大量的人脈。

 

轉換工作領域的文化衝擊

 

在離開研發職位前,我已經享受到這樣的大公司所帶給我的優勢,所有的同事都很樂意和你聊聊不同的位置以及其工作內容,而這公司之大,讓我覺得每天都可以學到新的東西,而這也是讓我有轉換部門的動力的原因之一。

 

而轉換部門的當下,文化衝擊相當強烈,這樣的衝擊讓我了解到,溝通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要如何在溝通中影響別人是一門藝術,如何理解別人的需求、自己的需求、找到兩方互利的平衡點,如此才能讓對方了解到自己的產品適合他。同時也不要抱持著完美主義,想要一步登天,當你接到一個工作時,先從粗略的概念開始,隨時和客戶溝通交流與修正,和顧客共同建立這個產品,在這樣的過程中,能讓別人了解你是怎麼進行這個作業,也能讓別人了解他的意見有被採納,而不是一股腦地往前衝,最後產品卻不符合客戶的需求。

 

轉換領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把自己當成初學者,不管你是不是個博士,都應該要放下身段,不要害怕詢問別人,也不要害怕請求別人的協助,同時也要學習團隊合作,尤其在業界,一個獨行俠是很難贏過一個具有合作能力的人。

 

 

除了專業技能,想在產業中生存我還需要什麼軟技能嗎?

 

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軟技能卻也是不能忽視的部分,讓這兩種技能是相輔相成,才能讓你在職場上有好的表現。首先就是領導力,領導力除了是領導一個團體的能力外,也包含站出來領導的勇氣,如果見到一件不滿意的事,與其不斷抱怨,何不就站出來帶領大家往更好的方向前進;再者是溝通的技巧,這點我們就不再贅述;第三是要有自省力,要能找到自己的強項與弱點,並視情況補強或突顯,並在完成每一件事後回來檢討,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第四,保有你的彈性,不怕失誤與挫折,有時臺灣人會說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但我通常會接上不錯就無法成長,你能想像一個臺灣人到美國,文化習俗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卻可以完全不犯錯嗎?所以重點不是不犯錯,而是犯錯之後要如何修正與修補,反彈起來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你所學的,應該讓你的選擇更多元。

 

最後,不管你學的是什麼,你所學的應該讓你的選擇更多元,而不是更狹窄,有幾個手段可以拓廣你的選項,首先,永遠不要停止學習,不管是專業技能還是軟技能;第二,保持謙虛,願意傾聽與提問是相當重要的;第三,不要害怕離開舒適圈,冒險的精神是讓你的未來有更多選擇的絕佳利器;第四,韌性,不要讓你所犯的錯誤擊倒你;第五,找出自己的長處與弱點,加以利用與補強;最後,在這個大數位的時代,如果不排斥,學一些程式語言的技能,並不是要讓你真的成為一個工程師,而是往後在和相關領域的人才溝通時,會比較能理解他們的語言,也比較能理解數據科學的能耐。

 

相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jGGct2jYk

 

(全文已獲BioGroup生物科技人才交流平臺授權刊登https://twbiogroup.org/scienceList.aspx?pn=73

 

>> 按讚加入1111粉絲團 活動不漏接
   m.myqueenbquilts.com/102448/ 

>> 加入1111 Line好友 掌握求職快訊
   m.myqueenbquilts.com/102450/

>> 工作新鮮事 都在1111 IG
   m.myqueenbquilts.com/102449/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
      m.myqueenbquilts.com/128303/

生技大健康留學求職就業 BioHub健康照護生物科技平臺BioGroup生物科技人才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