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語傳系110級畢製《拾碎》 線上開展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110級畢製作品,左起為『執念』、『漁父』、『恆跡』。(圖/東華大學提供)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110級畢業製作《拾碎》,由孫嘉穗教授與楊鈞凱教授指導,已於6月6日線上展出,課程的設計旨在培育原住民族語言保存與傳播媒體發展所需的人才,在學習過程中,讓每位學生都能去觀察、學習原住民族語言的特殊性,並結合傳播媒體的運用,將語言現象記錄下來,並將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生態得以繼續傳承。展覽取名為「拾碎」是取自級數10的諧音,同學們的創作和在地的人事物有一定的連結,希望讓觀賞者能一起看見和反思,這片土地所發生的事不只是在過去上演,或許也存在於現在及未來,一起拾起記憶的碎片,捕捉生活的軌跡。
對於展覽作品,指導老師孫嘉穗教授表示,如同多元綻放的媒體花園,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的製作包含許多由學生的生命出發,尋找族群之中的家、自我追尋、追索多種形式的愛、兒童繪本與廣播的性別關切、為耆老與部落留下族語及歌謠、探問族群信仰與宗教的衝突與發生在東海岸的「燒族服」事件、記錄部落形式構築家屋與青年回家的想法,以及探索遠洋漁工與家人的情感交流。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110級畢製作品,左起為『搭Loma』、『消失的巨人』、『偏鄉教育』。(圖/東華大學提供)
孫嘉穗教授進一步表示,同學更創作了歌謠,錄製與以族語唱出對原住民山林與土地的關切,也有以光影劇呈顯南勢阿美的神話傳說。而新聞製作用心記錄由藝術視角看見環保,以及由籃球開始的偏鄉教育。攝影作品含括以感情為主軸並由亞當夏娃的故事衍生之創意發想及充滿藝術美感的攝影書、探詢阿里山鄒族特富野部落的文化,以及透過相機探問生命樣態的作品。
大學四年即將結束,將這些成果藉由影像、聲音與照片等媒介的傳達,對人生做出深入地詮釋,進而觸發文化間的溝通,並激發對生命態度的省思,相聚終將結束,但感情依舊持續相伴著。在未來,期待畢業生能回到家鄉,用所學的專長回饋貢獻給孕育自己成長的家鄉。相關作品連結:點我
>> 1111 TUN大學網
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
>>知名大學聯合校徵
http://m.myqueenbquilts.com/campusr/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1111家教網
tutor.1111.com.tw/
>> 工作新鮮事都在11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111.com.tw/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
https://iacp.1111.com.tw/
東華大學語傳系民族語言與傳播110級畢業製作拾碎線上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