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研究部落經濟 中山大學首位原民碩專生畢業(yè)
團體照。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原住民碩士在職專班首位畢業(yè)生出爐!Humhum Ispalidav是布農族那瑪夏人,漢名周曉鳳,她撰寫碩士論文「高雄市那瑪夏原鄉(xiāng)的龍鬚菜產銷關係初探」,以部落視角深入研析部落經濟問題,獲高分通過。口試當天,許多那瑪夏在地族人穿著特色族服,與原碩專班學生一起到場為她打氣,周曉鳳還準備了研究主題「龍鬚菜」分送眾人。她表示,自己親自研究部落文化,透過與漢人研究者截然不同的視角,加深了解族人文化,學習研究方法,未來定能在職場上對部落政策、建設與問題貢獻心力。
38歲的周曉鳳在職場打滾多年嚮往返校進修,恰逢原碩專班招生,她喜歡與族人同聚,師資也很棒,上課時備感親切,還能多方吸收原住民和南島資訊,且專班週六上課讓她便於兼顧公職與家庭。周曉鳳說,雖然她是社工背景,但由於她就住在部落裡,了解部落經濟的重要,想研究長年作物龍鬚菜產銷對部落發(fā)展的影響。她觀察,近7年來,那瑪夏龍鬚菜種植面積從不到1公頃暴增到50公頃,規(guī)模僅次於花蓮地區(qū);以往漢人大盤商收購價格普遍低落,直到部落族人成功打入大盤商,主導自己的市場,收入穩(wěn)定了,部落經濟也獲得改善。
周曉鳳於高分通過口試後,與爸爸媽媽合照。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3年前成立南臺灣第一個國立大學的原民碩士在職專班,是少數設立原民碩士在職專班的頂尖大學,周曉鳳的畢業(yè)具有不凡意義。」指導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宏仁表示,她的研究主題跟原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息息相關,過去討論如何改善原鄉(xiāng)經濟,很少人從原鄉(xiāng)在地人的經驗出發(fā),看到族群差異造成的經濟問題,例如大盤收購者幾乎都是漢人,原民要打入既有的產銷網絡,十分不容易。有了如此深度的在地調查,制訂相關政策才可以更貼近現實的需求。
王宏仁表示,過去臺灣社會總是認為原民比較專精在運動休閒或藝術文化,社會系原住民碩士在職專班,希望打破如此的刻板印象,期待可以培養(yǎng)全方位的原民政策制定人才。目前研究生撰寫的主題,包括魯凱族的觀光、歌謠傳唱、排灣的長嗣文化、民族植物調查、布農的狩獵性別文化、拉阿魯哇族語言復振、撒奇拉雅的新舊傳統(tǒng)再造、或是都市原住民就業(yè)問題等,可在眾多社會議題上為臺灣貢獻不同的視野。
>> 1111 TUN大學網
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
>>知名大學聯(lián)合校徵
http://m.myqueenbquilts.com/campusr/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1111家教網
tutor.1111.com.tw/
>> 工作新鮮事都在11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111.com.tw/
>>產學合作 預約人才
https://iacp.1111.com.tw/
社會議題性別文化部落文化中山大學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