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钱包最新版本下载

大武壠族文化復振繡品 於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展出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和高雄市甲仙區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小林部落)合力策劃的「Patah Ki Hima.Raan Ki Tara 手心紋.回家路 - 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自即日起在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展出。這項展覽向社會大眾展示傳統大武壠族的繡紋之美,以及族人文化復振的豐盛成果。圖為開幕式。照:臺灣大學提供
 
由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和高雄市甲仙區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小林部落)合力策劃的「Patah Ki Hima.Raan Ki Tara 手心紋.回家路 - 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自即日起在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展出,至2024年2月3日止。這項展覽向社會大眾展示及娓娓道來傳統大武壠族的繡紋之美,以及族人文化復振的豐盛成果。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林開世副教授致詞時表示,博物館深具責任與使命感,不斷期許自己要做的更多 ,因此博物館不再是被動辦展,而是更積極的將展出的產品做為媒介 ,讓社會大眾能藉此連結族人及其文化,並在過程中促成部落的文化復振。就像大武壠族的長輩跟他說,認真製作刺繡就是要讓後輩能驕傲地穿在身上,能為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進而傳承下去。
 
臺大校長陳文章致詞時表示,臺大因為歷史悠久,且有實驗林與山地農場等單位,因此和原住民族關係密切。陳校長說,原住民族的語言、音樂及手工製品等都是寶貴的文化資產,校內人類學博物館長期展示與原住民族相關的歷史文物,因此這次特展在學校展出格外具有意義。他也說,學校會支持人類學博物館與國外相關領域的博物館交流,讓世界能知曉臺灣獨特的原住民族文化。
 
圖為大武壠族族人的刺繡作品,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藉由展覽,與大武壠族一起將美麗的繡花文化傳承下去。照:臺灣大學提供
 
大武壠族(大武壠語:Taivoan)為臺灣平埔原住民族群的一支,原居於臺南市玉井盆地一帶。18 世紀起,因為家鄉玉井盆地一帶受漢人移民與西拉雅族遷入影響,四社大武壠族人因此翻越烏山山脈,於乾隆年間在楠梓仙溪中游與荖濃溪流域建立29個部落。現今主要生活於高雄及臺南兩地的丘陵與河谷地帶,部分祖先後續再向東遷至花蓮、臺東一帶。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1999年首次接待來自原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的小林部落耆老參訪團,建立雙方友好的夥伴關係。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小林,重建後分為三個新聚落:分別是位於甲仙區舊部落旁的五里埔「原鄉小林」,以及重建於平原,位於杉林區的「日光小林」與「小愛小林」。面對陌生的環境與族人分散等的艱辛挑戰,族人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全心投入大武壠族文化的復振之路。
 
受到由臺大人類學系胡家瑜教授編著、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的《針線下的繽紛:大武壠平埔衣飾與刺繡藏品圖錄》啟發與鼓舞,族人們在胡家瑜教授的鼓勵和協助下,再次進入人類學博物館庫房,分析與檢視祖先們製作的服飾,一針一線地,一步步找回傳統,將大武壠族美麗的繡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並傳承給下一代。
 
>> 1111 TUN大學網
university.1111.com.tw/index.asp
>>科技島社群 Tech Nice
https://www.technice.com.tw/
>> 最新職訓補助課→點我
https://is.gd/axnylY
>> 1111家教網
tutor.1111.com.tw/
>> 工作新鮮事都在11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1111.com.tw/
>>知名大學聯合校徵
http://m.myqueenbquilts.com/campusr/
臺灣大學大武壠族平埔族小林部落手心紋.回家路